超短波

词典解释: chāo duǎn bō 也称“米波”。指波长从1米到10米(相应的频率从300兆赫到30兆赫)的无线电波段。与短波传播不同,无电离层反射,而是依靠电离层散射来实现远距离传播。用于导航、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电离层散射通信、固定和移动通信业务等。国语辞典注音 ㄔㄠ ㄉㄨㄢˇ ㄅㄛ  拼音 chāo duǎn bō波長由十公分到十公尺,頻率從三十至三千兆赫的電磁波。直進性很強,一般能穿透電離層而不被反射,但無法傳到山或大建築物後面。主要用於電視廣播、通信、雷達等方面。或稱為「米波」。 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2页

词典名字:

超短波

词典发音:

chāo duǎn bō

国语辞典

超短波 chāoduǎnbō

[ultrashort wave] 具有10米—1 米波长的或每秒30—300兆周频率的无线电波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超短波

  • 超短波(ultra-short wave)亦称甚高频(VHF)波、米波(波长范围为1米至10米),频率从30兆赫至300M赫的无线电波,传插频带宽,短距离传播依靠电磁的辐射特性,用于电视广播和无线话筒传送音频信号,采用锐方向性的天线可补偿传输过程的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