踆踆

词典解释: qūn qūn 1.行走貌。 2.谦退貌。国语辞典注音 ㄑㄩㄣ ㄑㄩㄣ  拼音 qiong qiong遲疑不前的樣子。▶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焉能心怏怏,只是走。」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4455页 第10卷 488

词典名字:

踆踆

词典发音:

cūn cūn

国语辞典
1.行走貌。 2.谦退貌。
基本解释

踆踆[ qūn qūn ]

⒈  迟疑不前的样子。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引证解释

⒈  行走貌。

文选·张衡<西京赋>》:“怪兽陆梁大雀踆踆。”
刘良 注:“陆梁、踆踆,皆行走貌。”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焉能心怏怏,祗是走踆踆。”
仇兆鳌 注:“踆踆,行走貌。”
陆游 《示客》诗:“世间可笑走踆踆,误认虚空作汝身。”
清 吴嘉纪 《挽歌为何去骄赋》:“途长日暮身踆踆,年过六十不获已。”

⒉  谦退貌。

《明史·邹文盛传》:“文盛 为人廉谨,踆踆若无能。与 孙交、秦金、赵璜 咸称长者。”
清 王晫 《今世说·政事》:“﹝ 董上治 ﹞为人踆踆谨退,不言躬行,风范凛然。”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踆踆

  • 踆踆,拼音为cūn cūn,汉语词汇,指谦退。出自《明史·邹文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