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丁钱

词典解释: shēn dīng qián 1.人口税。封建时代政府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此制自汉始,历代相沿,称名各异,赋额不一。宋沿之,称或丁钱。国语辞典注音 ㄕㄣ ㄉㄧㄥ ㄑㄧㄢˊ  拼音 shēn dīng qián古時按人丁徵收的稅。▶ 宋.陸游〈豐年行〉:「縣前歸來傳好語,黃紙續放身丁錢。」或作「丁賦」、「丁算」。

词典名字:

身丁钱

词典发音:

shēn dīng qián

国语辞典
人口税。封建时代政府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此制自汉始,历代相沿,称名各异,赋额不一。宋沿之,称身丁钱或丁钱。
基本解释

身丁钱[ shēn dīng qián ]

⒈  古时按人丁征收的税。宋·陆游〈丰年行〉:「县前归来传好语,黄纸续放身丁钱。」也作「丁赋」、「丁算」。

引证解释

⒈  人口税。封建时代政府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此制自 汉 始,历代相沿,称名各异,赋额不一。 宋 沿之,称身丁钱或丁钱。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二·身丁钱》:“身丁钱者,东南 淮、浙、湖、广 等路皆有之。自 马氏 据 湖 南,始取 永道 郴州 桂阳军 茶陵县 民丁钱绢米麦。”
宋 陆游 《丰年行》:“县前归来传好语黄纸放身丁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篇第一章第一节:“﹝ 宋 朝﹞二十至六十的男子,都要交纳身丁钱(或米、绢)。”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身丁钱

  • 人口税。封建时代政府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此制自汉始,历代相沿,称名各异,赋额不一。宋沿之,称身丁钱或丁钱。宋代为赋税名。男子年二十或二十一成丁,六十为老。人户每岁按丁输纳钱米或绢,总称身丁钱。在四川以外的南方各路征收,不分主户﹑客户,均须负担。其中多数为五代割据政权在两税之外所创立,税额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