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斗量

词典解释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1.【解释】: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2.【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3.【示例】:举人、进士、我和表兄两家~,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东西。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表示事物数量很多

粮店今年购进的大米~。

三国时,蜀主刘备称帝,出兵伐吴。吴主孙权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向魏文帝曹丕求援。 曹丕轻视东吴,接见赵咨时态度傲慢地问道:“吴王是什么样的国君?吴国怕不怕我们魏国?”,赵咨听了这种带有侮辱性的问话,心中很气愤。他作为吴国的使者,当然不能有失国家的尊严,便很有分寸地回答道:“吴王是位有雄才大略的人,重用鲁肃证明了他的聪慧,选拔吕蒙证明了他的明智,俘虏于禁而不杀证明了他的仁义,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证明了他的睿智,据三州虎视四方证明了他的雄才大略,向陛下称臣证明了他很懂得策略。至于说到怕不怕,尽管大国有征伐的武力,小国也自有抵御的良策,何况我们吴国有雄兵百万,据江汉天险,何必怕人家?”,一席从容的对答,使曹丕十分叹服,不得不改用比较恭敬的口气问:“像先生这样有才能的人,东吴有多少?”,赵咨答道:“聪明而有突出才能的,不下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那简直是用车装,用斗量,数也数不清!”,听到如此得体的外交辞令,魏国朝廷上下都对赵咨肃然起敬。曹丕也连声称赞赵咨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先生当之无愧。”,赵咨回到东吴,孙权嘉奖他不辱使命,封他为骑都尉,对他更加赏识重用。

车载斗量量体裁衣衣不兼彩彩云易散散伤丑害害人不浅浅尝辄止止于至善善与人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虞我诈诈哑佯聋聋者之歌

词典名字:

车载斗量

词典发音:

chē zài dǒu liáng

国语辞典

车载斗量 chēzài-dǒuliáng

[common and numerous] 可用车或斗来装载度量。形容为数之多

聪明特达者,八十人,如臣辈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三国志》

基本解释

车载斗量[ chē zài dǒu liáng ]

⒈  用车装载,以斗来量。形容数量很多。也作「斗量车载」。

《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文明小史·第五〇回》:「一想要是单懂英文的,只要到上海去找一找,定然车载斗量。」

满坑满谷 恒河沙数

凤毛麟角 寥寥无几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数量很多。多用以表示不足为奇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遣都尉 赵咨 使 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魏文帝 ﹞又曰:‘ 吴 如大夫者几人?’ 咨 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武后 初称 周,恐下心不安,乃令人自举供奉官,正员外多置里行拾遗、补闕、御史等至有‘车载斗量’之咏。”
孙犁白洋淀纪事·吴召儿》:“这不算什么,要是像今天,好墨水,车载斗量,就不再会为一个空瓶子争吵了。”

成语解释

车载斗量

【解释】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示例】举人、进士、我和表兄两家~,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东西。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近义词】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凤毛麟角、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表示事物数量很多

网络解释

车载斗量

  • 车载斗量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hē zài dǒu liáng,形容数量很多,出自魏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