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踏

词典解释: zhuǎn tà 1.宋时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演出分为若干节,每节一诗一词,唱时伴以舞蹈。开演前有"勾队词",大都用骈体文数句;表演结束后有"放队词",大都是七绝一首。现存""曲词有《调笑集句》﹑郑仅《调笑》等。国语辞典注音 ㄓㄨㄢˇ ㄊㄚˋ  拼音 zhuǎn tà一種流行於宋代的歌舞。表演形式由宋代說唱技藝發展而來,以一詩一詞歌詠一事或分詠多事,邊歌邊舞,演前有勾隊詞,後有放隊詞。為元代劇曲的先導。亦稱為「傳踏」。

词典名字:

转踏

词典发音:

zhuǎn tà

国语辞典
宋时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演出分为若干节,每节一诗一词,唱时伴以舞蹈。开演前有"勾队词",大都用骈体文数句;表演结束后有"放队词",大都是七绝一首。现存"转踏"曲词有《调笑集句》﹑郑仅《调笑》等。
基本解释

转踏[ zhuǎn tà ]

⒈  一种流行于宋代的歌舞。表演形式由宋代说唱技艺发展而来,以一诗一词歌咏一事或分咏多事边歌边舞,演前有勾队词,后有放队词。为元代剧曲的先导。

引证解释

⒈  宋 时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演出分为若干节,每节一诗一词,唱时伴以舞蹈。开演前有“勾队词”,大都用骈体文数句;表演结束后有“放队词”,大都是七绝一首。现存“转踏”曲词有《调笑集句》、 郑仅 《调笑》等。

宋 曾慥 《<乐府雅词>序》:“九重传出,以冠于篇首诸公转踏次之。”
王国维 《宋元戏曲考·宋之乐曲》:“其歌舞相兼者则谓之传踏,亦谓之转踏,亦谓之缠达。 北宋 之转踏恒以一曲连续歌之,每一首咏一事,共若干首,则咏若干事。然亦有合若干首而咏一事者。”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转踏

  • 转踏又名传踏、缠达,传统说唱艺术的一种,流行于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