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士

词典解释: biàn shì 〈书〉能言善辩的人。国语辞典注音 ㄅㄧㄢˋ ㄕˋ  拼音 biàn shì1. 能說善道的人。▶ 《韓詩外傳.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筆端,避武士之鋒端,避辯士之舌端。」▶ 《三國演義.第四三回》:「步子山以蘇秦、張儀為辯士,不知蘇秦、張儀亦豪傑也。」亦稱為「辯人」。2. 早期在戲院為無聲電影、外語片解說的人。

词典名字:

辩士

词典发音:

biàn shì

国语辞典

辩士 biànshì

[eloquent person] 有口才、善辩论的人

基本解释

辩士[ biàn shì ]

⒈  能说善道的人。

韩诗外传·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

⒉  早期在戏院为无声电影、外语片解说的人。

引证解释

⒈  能言善辩之士,游说之士。

《管子·禁藏》:“阴内辩士,使图其计。”
宋 陈亮 《酌古论·邓禹》:“使其既据 长安,大张胜气,分慰居民,合饗士卒,使辩士以尺书风諭威德,则赤眉、 延岑 可指麾而定矣。”
章炳麟 《文学说例》:“辩士凌誶,固非韵文所能检柙矣。”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辩士

  • 辩士:biàn shì
  • 释义:以辩才出众之士
  • 近现代相关:无声电影时期,在日本电影里当场为观众讲解剧情的人。早期台湾电影院亦有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