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年

词典解释: yíng nián 1.祈求丰年。 2.迎新年。语本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国语辞典注音 ㄧㄥˊ ㄋㄧㄢˊ  拼音 yíng nián1. 祈年,祈求豐收。▶ 《史記.卷二八.封禪書》:「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2. 迎接、慶賀新年。▶ 宋.陳師道〈早春〉詩:「度臘不成雪,遽得春。」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4712页 第10卷 745

词典名字:

迎年

词典发音:

yíng nián

国语辞典
1.祈求丰年。 2.迎新年。语本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
基本解释

迎年[ yíng nián ]

⒈  祈年,祈求丰收。

《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

⒉  迎接、庆贺新年。

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

引证解释

⒈  祈求丰年。

《史记·孝武本纪》:“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命曰迎年。”
张守节 正义引 颜师古 曰:“迎年,若言祈年。”
宋 黄庭坚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一:“万灵未对 甘泉,五福间祀迎年。”

⒉  迎新年。

语本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
陈师道 《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园圃》:“严冬置窖室……专烘碧桃、玉兰、水仙、兰蕙、迎春、郁李、五色牡丹,备士商衙署迎年之玩。”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迎年

  • 迎年是福州市民间传统节气时俗。亦称迎年赛会。旧时多在农历每年正月初十以后举行,月底结束。以村为单位,或数村联合,用八抬大轿请出当地所供神像,如泰山神、白马王、尚书公、临水奶等主神,加上神的部属,如白须、孩儿弟、七爷、八爷等“答骨”像(1尊竹架制成的神像由1人顶着摇摆而行),衬以地下坪(演员化装历史故事的一个场面,坐1小车上由人推动行走)、陆地行舟(把彩舟套绑在演员腰上,在陆地行走,象征坐船)、马上吹、肩头坪、十番、舞龙灯等节目,在锣鼓鞭炮声中结队巡游各村街,群众夹道观看,煞是热闹,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