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

词典解释: mí cǎi 1.军事上指保护物的色彩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敌方辨别不清。国语辞典注音 ㄇㄧˊ ㄘㄞˇ  拼音 mí cǎi一種軍隊偽裝的方法。係以不同的色彩、不規則的圖形,圖繪於建築物或器材表面,使觀測者發生錯覺,無法辨認物體的原有形態。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4786页 第10卷 819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91页

词典名字:

迷彩

词典发音:

mí cǎi

国语辞典
军事上指保护物的色彩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敌方辨别不清。
基本解释

迷彩[ mí cǎi ]

⒈  一种军队伪装的方法。系以不同的色彩、不规则的图形,图绘建筑物或器材表面,使观测者发生错觉,无法辨认物体的原有形态

英语camouflage

引证解释

⒈  军事上指保护物的色彩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敌方辨别不清。

金平 《迷彩》:“你联想到战场,联想到 以色列 军队的迷彩军服、迷彩坦克、迷彩伪装网。”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迷彩 (伪装效应)

  • 最早的军服没有统一的颜色要求,如西欧中世纪时期,出现了属于贵族的私人性质军队———骑士式骑兵。他们自备服装,没有统一的军服,服装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作战时,常常敌我难辨,往往误伤自己人,不利作战。到了15世纪,西欧出现了雇佣军,才出现了军服。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正式规定了统一的军服,而且不同兵种军服颜色不同:禁卫军穿白色军服,龙骑兵穿红色军服,步兵穿灰色军服。同时,各色军服上的佩饰艳丽,十分醒目。 作战服装用伪装迷彩,是隐蔽自己、消灭敌人的需要。这是在战争中不断总结经验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如狙击手所穿的吉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