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走

词典解释: tuì zǒu 1.败退;撤走。 2.向后退去。国语辞典注音 ㄊㄨㄟˋ ㄗㄡˇ  拼音 tuì zǒu退卻。▶ 《後漢書.卷七○.荀彧傳》:「遂以奇兵破紹,紹。」▶ 《三國演義.第一一二回》:「成倅,誕驅兵掩殺。」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4804页 第10卷 837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25页

词典名字:

退走

词典发音:

tuì zǒu

国语辞典
1.败退;撤走。 2.向后退去。
基本解释

退走[ tuì zǒu ]

⒈  退却。

《后汉书·卷七〇·荀彧传》:「遂以奇兵破绍,绍退走。」
三国演义·第一一二回》:「成倅退走,诞驱兵掩杀。」

引证解释

⒈  败退;撤走。

后汉书·荀彧传》:“﹝ 曹操 ﹞遂以奇兵破 绍,绍 退走。”
《穀梁传·庄公十八年》“不使戎邇於我也” 晋 范宁 注:“不使戎得逼近於我,故君入竟望风退走。”
《水浒传》第五四回:“高廉 急把神兵退走入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宋 军反攻 云安,农民军向西部退走。”

⒉  向后退去。

茅盾 《子夜》十四:“王妈 似乎一怔,但立即了解似的媚笑着,轻盈地往后退走。”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退走

  • “退走”意义败退;撤走,出于《后汉书·荀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