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塞

词典解释: tōng sāi 1.谓境遇之顺逆。 2.通畅与阻塞。 3.指诗文的通顺与艰涩。国语辞典注音 ㄊㄨㄥ ㄙㄜˋ  拼音 tōng sè境遇的通順與滯塞。▶ 《北史.卷八一.儒林傳上.孫惠蔚傳》:「雖久滯小官,深體,無孜孜之望,儒者以是尚焉。」▶ 唐.白居易〈祭微之文〉:「行止,靡所不同。」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4910页 第10卷 943

词典名字:

通塞

词典发音:

tōng sāi

国语辞典
1.谓境遇之顺逆。 2.通畅与阻塞。 3.指诗文的通顺与艰涩。
基本解释

通塞[ tōng sè ]

⒈  境遇的通顺与滞塞

《北史·卷八一·儒林传上·孙惠蔚传》:「虽久滞小官,深体通塞,无孜孜之望,儒者以是尚焉。」
唐·白居易〈祭微之文〉:「行止通塞,靡所不同。」

引证解释

⒈  谓境遇之顺逆。

《易·节》:“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潘岳 《西征赋》:“生有脩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
李商隐 《酬别令狐补阙》诗:“人生有通塞,公等繫安危。”
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小而一身之荣悴通塞,大而一国之兴衰治乱。”

⒉  通畅与阻塞。

杜甫 《归梦》诗:“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宋 苏轼 《与王敏仲》之十五:“闻遂作管引蒲涧水甚善。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菉豆大,以小竹针窒之,以验通塞。”

⒊  指诗文的通顺与艰涩。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用虚活字,时有难易;易若剖蚌得珠,难如破石求玉,且工且易,愈苦愈难,此通塞不同故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通塞

  • 通塞,汉语词汇。
  • 拼音:tōng sāi
  • 释义:是.指诗文的通顺与艰涩或者境遇之顺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