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牒

词典解释: tōng dié 一国就某一争端通知另一方并要求答覆的文书:最后。国语辞典注音 ㄊㄨㄥ ㄉㄧㄝˊ  拼音 tōng dié兩國交換意見或由一國通知對方,要求對方答覆的外交文書。▶ 如:「最後」。亦稱為「照會」、「外交照會」。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4909页 第10卷 942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02页

词典名字:

通牒

词典发音:

tōng dié

国语辞典

通牒 tōngdié

[diplomatic note] 一国通知另一国并要求答复的文书

最后通牒

基本解释

通牒[ tōng dié ]

⒈  两国交换意见或由一国通知对方,要求对方答复的外交文书。

如:「最后通牒」。

英语diplomatic note

德语diplomatische Note _f

法语note diplomatique

引证解释

⒈  书面通知。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小仓山房文集》:“王 深然之,缮稿数千言,通牒大府。”

⒉  一个政权通知另一个政权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所谓‘战略上的退却’就等于 日本 最后通牒所要求的退却,而且还要倍一倍。”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三章:“这一段话很像最后通牒,又像宣战之前的口头通知,也有点叫阵意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通牒

  • 一国就某一争端通知另一方并要求答复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