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场山

词典解释

山名。在 浙江 湖州 境内, 南朝 梁 时 如讷禅师 筑庵于山,遂得名。 宋 苏轼 《游道场山何山》诗:“ 道场山 顶 何山 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王文诰 辑注:“﹝ 查 注﹞《释氏稽古略》: 梁 乾化 二年, 湖州 道场山 , 如訥禪师 卓庵於山,乘虎游行。” 宋 王十朋 《游卧龙山遂用旧韵》:“徧插茱萸忆兄弟,更添北望 道场山 。” 明 邢昉 《太白山人》诗:“ 太白 之峰安可攀,远游未厌辞人间。苕花如雪伤頽颜,千秋突兀 道场山 。”

词典名字:

道场山

词典发音:

dào chǎng shān

国语辞典
1.山名。在浙江湖州境内,南朝梁时如讷禅师筑庵于山,遂得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在 浙江 湖州 境内, 南朝 梁 时 如讷禅师 筑庵于山,遂得名。

宋 苏轼 《游道场山何山》诗:“道场山 顶 何山 麓,上彻云峰幽谷。”
王文诰 辑注:“﹝ 查 注﹞《释氏稽古略》:梁 乾化 二年, 湖州 道场山,如訥禪师 卓庵於山,乘虎游行。”
宋 王十朋 《游卧龙山遂用旧韵》:“徧插茱萸忆兄弟,更添北望 道场山。”
明 邢昉 《太白山人》诗:“太白 之峰安可攀,远游未厌辞人间。苕花如雪伤頽颜,千秋突兀 道场山。”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道场山

  • 万寿寺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城南五公里之道场山中,唐僧如讷禅师来此开山,相传如讷禅师曾与虎同居岩穴,因尊为“伏虎祖师”。寺始建于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年),初名无可考。五代吴越时(895—978年)曾名“吴兴正真禅院”,北宋改名“妙觉寺”。明末修葺,寺宇增益,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洪杨一炬,仅观音殿幸存,余皆成焦土。光绪三年(1877年)僧人法磬来山,苦心经营三十余载,规模毕具,古刹重光,士庶瞻依,极一时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