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契

词典解释: dào qì 1.谓彼此思想一致﹑志趣相投。 2.指一同修道的至交。 3.谓与佛﹑道有缘分。 4.清末,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可以随意用永远租用的名义,向业主租赁土地。议妥成交,要由当地的道署发给地契,叫做。国语辞典注音 ㄉㄠˋ ㄑㄧˋ  拼音 dào qì1. 以道相結交。▶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至于體分冥固,不墜,風美所扇,訓革千載。」2. 外國人在租界中所得永久借地權的憑證。原由海關道發給,故稱為「」。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5040页 第10卷 1073

词典名字:

道契

词典发音:

dào qì

国语辞典
1.谓彼此思想一致﹑志趣相投。 2.指一同修道的至交。 3.谓与佛﹑道有缘分。 4.清末,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可以随意用永远租用的名义,向业主租赁土地。议妥成交,要由当地的道署发给地契,叫做道契。
基本解释

道契[ dào qì ]

⒈  以道相结交。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至于体分冥固,道契不坠,风美所扇,训革千载。」

⒉  外国人在租界中所得永久借地权的凭证。原由海关道发给,故称为「道契」。

引证解释

⒈  谓彼此思想一致、志趣相投。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体分冥固,道契不坠。”
李善 注:“言至於君臣之体分,既固於冥兆,上下之契,亦存而不坠。”

⒉  指一同修道的至交。

《歧路灯》第七三回:“彼时结为道契。今日特便道过访,不料已物故几年。”

⒊  谓与佛、道有缘分。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超诣》:“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⒋  清 末,外国人在 中国 境内可以随意用永远租用的名义,向业主租赁土地。议妥成交,要由当地的道署发给地契,叫做道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他便拿了这契据,到道署里转道契。”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道契

  • 【释义】:1.谓彼此思想一致﹑志趣相投。 2.指一同修道的至交。 3.谓与佛﹑道有缘分。 4.清末,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可以随意用永远租用的名义,向业主租赁土地。议妥成交,要由当地的道署发给地契,叫做道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