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衣

词典解释: dào yī 1.僧道所穿之服。国语辞典注音 ㄉㄠˋ ㄧ  拼音 dào yī道家之人穿的衣服。▶ 《三國演義.第四九回》:「孔明於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齋戒,身披,跣足散髮,來道壇前。」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5036页 第10卷 1069

词典名字:

道衣

词典发音:

dào yī

国语辞典
僧道所穿之服。
基本解释

道衣[ dào yī ]

⒈  道家之人穿的衣服。

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道坛前。」

引证解释

⒈  僧道所穿之服。

林逋湖山小隐》诗:“步穿僧径出,肩搭道衣归。”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夫妇入道》:“﹝ 萨都剌 ﹞诗曰:‘洞门花落无人迹,独坐苍苔补道衣。’”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八:“忽然 蓝小山 穿着一件宝蓝色的道衣念咒求雨。”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道衣

  • 道教产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鶖鸟羽毛)拈绒,然后编织而成,称鹤氅。其制法早见于汉武帝时方士栾大穿着的羽衣,无袖披用,展如鸟翼,取神仙飞升之意。南朝宋代陆修静定道服有披、褐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