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

词典解释

清篆刻家、书法家。初名琰,又字顽伯,别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怀宁人。精四体书。篆书吸收汉碑篆额和唐李阳冰《三坟记》等篆字的体势笔意,沉雄朴厚,自成面目,一洗过去刻板拘谨之风。篆刻得力于书法,苍劲庄严,流利清新,冲破了当时只取法秦、汉鉩印的局限,使篆刻面貌为之一变,世称“邓派”,也称“皖派”。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

词典名字:

邓石如

词典发音:

dèng shí rú

国语辞典
(1743-1805)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初名琰,字石如,后改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属安徽)人。书法各体皆工,最精篆、隶。篆书取秦石鼓文、汉碑篆额之长,稍参隶意。篆刻刚健婀娜,形成“邓派”。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邓石如 (清代碑学书家)

  •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 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