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都

词典解释

五代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改魏州为兴唐府,建号东京,三年又改东京为邺都。按兴唐府与两汉、六朝时的邺本非一地,但两汉的魏郡治所在邺,曹操又以魏王都邺,长期以来魏与邺已被视为异名同义,故前此魏州已被称为邺,至此遂径号兴唐府为邺都。天成四年(929年)罢都。晋天福二年(937年)改兴唐府为广晋府,三年复以广晋府为邺都。汉乾祐元年(948年)改府名大名,周显德元年(954年)罢都。故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

词典名字:

邺都

词典发音:

yè dōu

国语辞典
1.指邺城。因曾作都城,故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指 邺城。因曾作都城,故名。

王粲从军诗》之四:“朝发 鄴都 桥,暮济 白马津。”
陆云岁暮赋》序:“永寧 二年春,忝宠北郡,其夏又转大将军司马於 鄴都。”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之三:“湘 浦烟波无旧跡, 鄴都 兰菊有遗风。”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