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祭

词典解释: jiāo jì 1.犹郊祀。祭祀天地。语本《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孔颖达疏:"此一节,总明之义。迎长日之至也者,明用夏正建寅之月……今正月建寅,通而迎此长日之将至。"国语辞典注音 ㄐㄧㄠ ㄐㄧˋ  拼音 jiāo jì1. 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禮。2. 在郊外舉行祭祀典禮。▶ 《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於是成王乃命魯得文王 。魯有天子禮樂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4584页 第10卷 617

词典名字:

郊祭

词典发音:

jiāo jì

国语辞典
1.犹郊祀。祭祀天地。语本《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孔颖达疏:"此一节,总明郊祭之义。迎长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长日之将至。"
基本解释

郊祭[ jiāo jì ]

⒈  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

⒉  在郊外举行祭祀典礼。

《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引证解释

⒈  犹郊祀。祭祀天地。

语本《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孔颖达 疏:“此一节,总明郊祭之义。迎长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长日之将至。”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祭》:“《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蒲松龄聊斋志异·灵官》:“居数年,每至郊祭时,輒先旬日而去,郊后乃返。”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郊祭

  • 郊天之礼是周代最为隆重的祭典,它原属于自然崇拜的一种,但至夏殷时,“天”已由自然属性的天,转而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合一的“天”,天既是社会的“至上神”,又是周人王权的合法性的来源。郊天之祭既反映了用人对上天的敬畏,又反映了人们对自己来自何处的根源性追溯。天既指代高人云端的昊上帝,又包涵有“地以上皆天也”的崇山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