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词典解释


州名。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荥州置。治成皋(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唐贞观时移治管城(今郑州市)。辖今河南郑州、荥阳、新郑、中牟等市县及原阳西南部地。其后辖境屡有变迁,清雍正初及光绪末曾升直隶州,1913年废,改本州为县。
市名。在河南省中部偏北,京广、陇海两铁路在此交会。河南省省会。辖中原、二七、金水、上街、邙山、管城回族区六区及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五市和中牟县。周为管国,后为郑国。隋置管城县,后为郑州治。明入郑州,1913年改郑县。1928年设市,1931年撤销,1948年复置。以古郑国为名。人口589万(市辖区195万,1996年)。有纺织、冶金、机械、化学、电力、汽车、卷烟等工业。是全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之一。特产“黄河鲤鱼”。有郑州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多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在此发起。建有“二七”纪念堂、“二七”广场和“二七”纪念塔。市西烈士陵园有吉鸿昌墓。名胜古迹有黄河游览区、花园口和商代古城遗址、二里岗遗址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词典名字:

郑州

词典发音:

zhèng zhōu

国语辞典

郑州 Zhèngzhōu

[Zheng zhou] 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临黄河,在京汉、陇海铁路交汇处,市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人口197万。为交通枢纽,黄淮平原物资集散地,中国新兴的棉纺工业基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郑州

  • 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位居河南省中部偏北,东接开封,西依洛阳,北临黄河与新乡、焦作相望,南部与许昌、平顶山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
  • 郑州市地处黄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东北低或东南低;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2017年末,郑州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30.97平方公里,总人口988.1万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9130.2亿元。
  • 郑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拥有亚洲作业量最大的货车编组站。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首家期货交易所,郑州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组成部分。
  •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
  •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导意见”指出郑州要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枢,彰显人文特色,建设国际化现代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