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

词典解释: lǐ zhèng古代乡里小吏。一般由乡里富户担任,其职事是代官府征税,派役,并负驿递、供应等责。国语辞典注音 ㄌㄧˇ ㄓㄥˋ  拼音 lǐ zhèng職官名。古時鄉里小吏,負責掌管戶口、賦役等事。北齊、隋、唐皆置之,宋、元沿用。明始專稱里長。▶ 唐.杜甫〈兵車行〉:「去時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水滸傳.第二回》:「俺家見當,正要來拿你這夥賊。」亦稱為「里君」、「里長」。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4335页 第10卷 368

词典名字:

里正

词典发音:

lǐ zhèng

国语辞典

里正 lǐzhèng

(1) [village junior officer in feudalist society] 里长,封建社会统治乡里的小吏

华阴令…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聊斋志异·促织》

(2) (以责之里正,是“以之责之于里正”的省略。以,把。“以”后的“之”代经常供应促织一事。“责之”的“之”复指前一个“之”指代的内容)

基本解释

里正[ lǐ zhèng ]

⒈  职官名。古时乡里小吏,负责掌管户口、赋役等事。北齐、隋、唐皆置之,宋、元沿用。明始专称里长。

唐·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水浒传·第二回》:「俺家见当里正,正要来拿你这伙贼。」

引证解释

⒈  古时乡官。里长。 春秋 时,以里中能治事者为里正。 北齐 以来多置之, 明 代改名里长,后来的地保,也叫里正。参阅《文献通考·职役一》。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汉 何休 注:“一里八十户……其有辩护伉健者,为里正。”
杜甫 《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宋史·食货志上五》:“淳化 五年,始令诸县以第一等户为里正。”
《老残游记》第十五回:“连忙跑来看时,却好乡约、里正俱已到齐。”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里正

  • 里正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i zheng,又称里君、里尹、里宰、里有司等,是中国春秋战国时的一里之长,明代改名里长。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一种基层官职,主要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