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辞典
◎ 野猫 yěmāo
(1) [wild cat]∶野生的猫
(2) [stray cat]∶无主的猫
(3) [hare] 〈方〉∶野兔
(4) [boorish fellow]∶比喻卤莽或不受拘束的人
基本解释
野猫[ yě māo ]
⒈ 动物名。哺乳纲食肉目。四肢短壮,耳壳短而圆,毛黄或土灰色,参杂有似虎之斑纹。听力灵敏,常攀登树木,捕食鸟类。产于欧洲、亚洲各处。
⒉ 专指可供食用的兔或野兔。
⒊ 比喻卤莽或不受约束的人。
引《水浒传·第四回》:「本寺那里容得这等野猫,乱了清规!」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野猫”。
⒉ 猫狸的俗称。
引明 陆采 《怀香记·鞠询香情》:“墙上痕跡,野猫黄鼠狐狸出没,年久所致。”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猫狸》:“猫貍,亦省称貍,猫属,头圆尾大,毛黄黑相杂,有斑纹,颇类猫,故俗又称野猫。性残暴,食鱼鼠等,且能窃取鸡鶩。”
⒊ 喻举动粗野的人。
引《水浒传》第四回:“这野猫今日醉得不好。把半山亭子,山门下金刚,都打坏了。”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莫妈 听得哭着亲爹,又见这般打扮,不觉怒从心上起,恶向瞻边生,嚷道:‘那里来这个野猫?哭得如此异样!’”
⒋ 方言。野兔。
引《红楼梦》第五三回:“野鸡野猫各二百对。”
⒌ 指无主的猫。见“野猫”。
网络解释
野猫 (猫科动物)
野猫(学名:Felis silvestris):是一种小型猫科动物,该物种有多达27个亚种被确认,不同的亚种体型大小,毛色和花纹各不相同。雌性体重平均2.7-4千克,雄性平均为4-至5千克。通常体长为500至750毫米,尾长为210-350毫米。在干燥的地区,猫的皮毛往往比较苍白和色浅,斑纹也较模糊; 而来自湿润地区的往往较黑暗,斑点或条带状更深。栖息于草原、沼泽地和海拔1000米以下的盆地或低地山区森林地带,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一般不进入冬季严寒和积雪覆盖地区,活动偏向于比较干旱地带。是独居动物,夜行性。一般在清晨和黄昏时分捕猎。吃啮齿动物、昆虫、鸟类和一些小的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欧洲、非洲及亚洲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