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环蛇

词典解释

亦称“黄节蛇”、“金甲带”。爬行纲,眼镜蛇科。一种毒蛇。全长一般在1米左右。头部和颈部的背面均为黑色,有形黄纹斜达颈侧;吻部褐色;整体有黄色与黑色相间的环纹围绕周身,黑色环纹较黄色环纹略宽,黄色环纹在躯干部有20~28个,尾部有3~5个。生活于平原、山地、湿地、池边等处,以鼠、蛙、蜥蜴、蛇卵、鱼类等为食。卵生。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也产于印度及东南亚一带。可浸制蛇酒供药用。

词典名字:

金环蛇

词典发音:

jīn huán shé

国语辞典
1.毒蛇的一种。头颈部的背面黑色﹐全身有黑色和黄色相间环带﹐毒性大﹐吃小动物。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毒蛇的一种。头颈部的背面黑色,全身有黑色和黄色相间环带,毒性大,吃小动物。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金环蛇 (动物)

  • 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
  • 金环蛇和其他环蛇属的蛇一样,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而数量也较银环蛇多。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 (概述图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