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

词典解释

简称“针麻”。以针刺穴位使病人能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在中医学经络学说和针刺镇痛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的结果。本法不用麻醉药,病人神志清醒,能主动配合,生理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可用于多种外科手术,尤其适用于不宜进行药物麻醉的病人。具有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等特点。但尚有镇痛不全现象。如在麻醉辅助用药的配合下进行,称“针刺复合麻醉”。见“复合麻醉”。

词典名字:

针刺麻醉

词典发音:

zhēn cì má zuì

国语辞典

针刺麻醉 zhēncì mázuì

[acupuncture anesthesia] 简称“针麻”。我国在针灸学术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镇痛作用并能达到麻醉效果的新技术。其法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方法,选取适当穴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针刺麻醉

  • 针刺麻醉(acupuncture anaesthesia)是指在中国医掌针灸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麻醉方法。用手捻针或电针刺激某一穴位或某些穴位,以达到镇痛目的,使手术在不用麻醉药物的情况下进行。针刺麻醉也用于兽医,简便安全,对生理功能干扰少,但镇痛不全,肌肉不够松弛,内脏有牵引痛。操作时扎针方向要正确,必须达到一定深度。手捻针或针麻机通以电流,诱导刺激15—20 min后才能施行手术。手术过程中可根据动物的反应情况,调整电流刺激的频率和强度以提高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