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票

词典解释

纸制货币

纸币;钱的通称。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熙朝财赋》:“军兴以来,行钞票,铸大钱。”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罢捐输釐金、钞票、官钱之法,而专务田赋。” 老舍 《茶馆》第一幕:“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有的是钞票,他爱花这样的钱。”

词典名字:

钞票

词典发音:

chāo piào

国语辞典

钞票 chāopiào

[paper money;bill; bank-note] 纸制货币

基本解释

钞票[ chāo piào ]

⒈  纸币。

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那西洋人喜的眉开眼笑打开皮包,取出一大把钞票送他。」

引证解释

⒈  纸币;钱的通称。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熙朝财赋》:“军兴以来,行钞票,铸大钱。”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罢捐输釐金、钞票、官钱之法,而专务田赋。”
老舍 《茶馆》第一幕:“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有的是钞票,他爱花这样的钱。”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钞票 (纸币)

  • 钞票是我国人民对银行券和政府纸币的俗称。中国历史上将纸币称为“钞”,始于金贞元二年(1154年) 发行的“交钞”。“交钞”亦称“钞引”,用纸印制。票面1贯至10贯的叫“大钞”,100文至700文的叫“小钞”,与铸币同时使用。1853年 (咸丰三年),清政府发行“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两者合称“票钞”或“钞票”。后人以“钞票”泛指纸币和银行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