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

词典解释: tiě mǎ 1.配有铁甲的战马。有时亦指雄师劲旅。 2.檐铃。悬于檐间的铃﹐风吹发声。国语辞典注音 ㄊㄧㄝˇ ㄇㄚˇ  拼音 tiě mǎ1. 披甲的戰馬。形容強悍勇猛的騎兵。▶ 《南齊書.卷四八.孔稚珪傳》:「一則鐵馬風馳,奮威沙漠。」▶ 宋.劉辰翁〈柳梢青.鐵馬蒙氈〉詞:「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亦稱為「鐵騎」。2. 掛在屋簷下,用鐵片做成的裝飾品,風吹時叮噹作響。▶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莫不是鐵馬兒簷前驟風。」▶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蟋蟀悲鳴,孤燈半滅;淒風蕭颯,鐵馬叮噹。」亦稱為「風鈴」。

词典名字:

铁马

词典发音:

tiě mǎ

国语辞典

铁马 tiěmǎ

(1) [armored horses;crack cavalry]∶披铁甲的战马;铁骑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金戈铁马

(2) [tinkling pieces of metal hanging from the eaves of pagodas ,temples,etc.]∶挂在宫殿、庙宇等屋檐下的铜片或铁片,风吹过时能互相撞击发出声音

基本解释

铁马[ tiě mǎ ]

⒈  披甲的战马。形容强悍勇猛的骑兵。

南齐书·卷四八·孔稚珪传》:「一则铁马风驰,奋威沙漠。」
宋·刘辰翁柳梢青·铁马蒙毡〉词:「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⒉  挂在屋簷下,用铁片做成的装饰品,风吹时叮当作响。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莫不是铁马儿簷前骤风。」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蟋蟀悲鸣,孤灯半灭;凄风萧飒,铁马叮当。」

引证解释

⒈  配有铁甲的战马。有时亦指雄师劲旅。

《文选·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羣,朱旗万里。”
李善 注:“铁马,铁甲之马。”
宋 陆游 《书愤》诗:“楼船夜雪 瓜州渡,铁马秋风 大散关。”
明 无心子 《金雀记·饯别》:“金戈和铁马,壮儒绅,竚看弘施立大勋。”

⒉  檐铃。悬于檐间的铃,风吹发声。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莫不是铁马儿簷前骤风。”
《红楼梦》第八七回:“一会儿,簷下的铁马也只管叮叮噹噹的乱敲起来。”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簷前悬铁马,始於 隋煬帝。《南部烟花记》云:‘临池观竹,既枯, 隋 后每思其响,夜不能寐。 煬帝 为作薄玉龙数十枚,以缕线悬于簷外,夜中因风相击,听之与竹无异。民间效之,不敢用龙,以竹骏代,今俗则以烧料谓之铁马。以如马被甲作战斗形,且有声也。’”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门前底海潮音,后园底蟋蟀声,加上檐牙底铁马和树上底夜啼鸟,这几种声音直像强盗一样。”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铁马 (词语释义)

  • 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亦指铁骑劲旅;古时的檐铃和施工护栏也都称为铁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