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下

词典解释


随从护卫的兵士。《三国志·吴志·吴范传》:“乃髠头自缚诣门下,使铃下以闻。铃下不敢。”
唐代对太守的敬称。王志坚《表异录·职官》:“唐称太守曰节下,又云铃下,又曰第下。”

词典名字:

铃下

词典发音:

líng xià

国语辞典
1.指侍卫﹑门卒或仆役。 2.太守的敬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指侍卫、门卒或仆役。

汉 应劭 《汉宫仪》:“太常驾四马,主簿前车八乘,有铃下、侍阁、辟车骑吏、五百等员。”
干宝 《搜神记》卷七:“王敦 在 武昌,铃下仪仗生花。”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布(吕布 )屯 沛城 西南,遣铃下请 灵(纪灵 )等。”
胡三省 注:“铃下,卒也,在铃阁之下,有警至则掣铃以呼之,因以为名。”

⒉  太守的敬称。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唐 称太守曰节下,又云铃下,又云第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铃下

  • 铃下,是汉语词汇,拼音是líng xià,是指门卫、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