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宅

词典解释

道教道术之一。起于古代民间建造房屋时,在墙角埋石(叫镇宅石),认为“驱除邪魔,以安家宅”。《荆楚岁时记》:“十二月暮,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以镇宅。”道教正一派用符箓镇宅,《道藏》中有《太上秘法镇宅灵符》等。

词典名字:

镇宅

词典发音:

zhèn zhái

国语辞典
旧时的一种迷信行为。谓用法术或符箓﹑器物驱除邪鬼﹐以安定家宅。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的一种迷信行为。谓用法术或符箓、器物驱除邪鬼,以安定家宅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暮,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为镇宅。”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二折:“这口剑曾除了楼上两个妖精,以此掛着镇宅。”
杨慎墨池琐录》:“张东海 名曰能草书,左右缠绕如镇宅符籙。”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镇宅

  • 镇宅一种民俗活动,主要以法术或符箓﹑器物驱除邪鬼﹐以安定家宅。保护家里平安。中国本土在战乱中出现了民族融合,将各民族的风俗中的镇宅文化混合起来,形成了明清镇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