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

词典解释


路、府名。元改镇安军民宣抚司置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府。治今德保。辖境相当今广西德保地。清初为土府,康熙二年(1663年)改设流官通判,雍正七年(1729年)升为府,乾隆三年(1738年)置天保县(今德保)为府治,辖境相当今广西那坡、德保、靖西等县和田东、天等、田阳三县部分地区。光绪间又缩小。1913年废。
县名。在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以南、旬河支流乾佑河中游,邻接湖北省。县人民政府驻永乐镇。唐置安业县,后改乾元县。五代汉改乾祐县,明改镇安县。清雍正《陕西通志》:“县南门外有镇安河,盖县因水名也。”主产杂粮、小麦、稻,并产生漆、栗、油桐、花椒及多种药材。矿产有铁、铜、锰等。工业有采矿、建材、化学、电力、机械、造纸等。

词典名字:

镇安

词典发音:

zhèn ān

国语辞典
安定。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安定。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门户不容者,开高大之,以视百蛮,镇安天下。”
后汉书·刘焉传》:“焉 以为刺史威轻……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时 杨石斋 秉政,卒能缉睦宫闈,镇安中外。”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