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阙

词典解释

古代宫殿、官府、祠庙、陵墓前由双阙组成的出入口。

词典名字:

门阙

词典发音:

mén quē

国语辞典
1.古代宫殿﹑官府﹑祠庙﹑陵墓前由双阙组成的出入口。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宫殿、官府、祠庙、陵墓前由双阙组成的出入口。

《易·说卦》:“为小石,为门闕。”
高亨 注:“门之两旁筑臺,其臺谓之闕,亦谓之观。艮为山。门闕高崇,似两山对峙,故艮为门闕。”
新唐书·马周传》:“臣伏见 大安宫 的宫城右,墙宇门闕方 紫极卑小。”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巉岩壁立,左右两相对峙,俨如 巫峡 两岸,形成天然门阙。”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门阙

  • 门阙是塔楼状建筑,置于道路两旁作为城市、宫殿、坛庙、关隘、官署、陵墓等入口的标志。外观大体分为阙座、阙身与阙檐三部分。阙身依数量有单出阙、双出阙与三出阙(仅天子可用三出),形体多带有较大收分。阙檐有一、二、三层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