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夏

词典解释

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太康。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改名太康。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吴广即本县人。

词典名字:

阳夏

词典发音:

yáng xià

国语辞典
1.指夏季。夏季阳气旺盛﹐故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指夏季。夏季阳气旺盛,故称。

《淮南子·览冥训》:“和春阳夏,杀秋约冬。”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阳夏

  • 夏时,其地域属豫州境,夏初属戈地。《左传》杜预注:“戈在郑、宋之间,即今太康一带。”后来,夏王太康迁都于此,故称阳夏;其死后又葬在此地,人们因之又称阳夏为太康,太康县名即源于此。太康县首置于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后经世代沧桑之变,隶属虽有变化,但总归陈(淮阳)、汴(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