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月浑子

词典解释: ā yuè hún zǐ 1.一名胡榛子﹑无名子。树木名。落叶小乔木。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和亚洲西部﹐中国新疆有少量栽培。果实可供食用﹐亦可入药。国语辞典注音 ㄚ ㄩㄝˋ ㄏㄨㄣˊ ㄗˇ拼音 ā yuè hún zǐ植物名。漆樹科黃蓮屬,喬木。原產於歐洲地中海岸、亞洲西部等地。高約七尺,樹冠開展,雌雄異株,奇數羽狀複葉,花褐綠色。果為核果,有堅硬外殼,呈卵形或長橢圓形,常從一側裂開,但種子不脫出。種子一粒,果仁呈淡綠色,外被紅色薄皮,可食。亦稱為「開心果」。

词典名字:

阿月浑子

词典发音:

ā yuè hún zǐ

国语辞典
一名胡榛子﹑无名子。树木名。落叶小乔木。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和亚洲西部﹐中国新疆有少量栽培。果实可供食用﹐亦可入药。
基本解释

阿月浑子[ ā yuè hún zǐ ]

⒈  植物名。漆树科黄莲属,乔木。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岸、亚洲西部等地。高约七尺,树冠开展,雌雄异株,奇数羽状复叶,花褐绿色。果为核果,有坚硬外壳,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常从一侧裂开,但种子不脱出。种子一粒,果仁呈淡绿色,外被红色薄皮,可食。

引证解释

⒈  一名胡榛子、无名子。树木名。落叶小乔木。原产于 地中海 地区和 亚洲 西部, 中国 新疆 有少量栽培。果实可供食用,亦可入药。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阿月浑子》﹝集解﹞引 陈藏器 曰:“阿月浑子生西诸蕃,与胡榛子同树,一岁胡榛子,二岁阿月浑子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阿月浑子 (植物)

  • 阿月浑子(学名:Pistacia vera L.),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小乔木,高5-7米。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3-5枚,叶柄上面平,无翅或具狭翅。圆锥花序长4-10厘米,花序轴及分枝被微柔毛;子房卵圆形,长约1毫米,花柱长约0.5毫米。果较大,长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急尖,具细尖头,成熟时黄绿色至粉红色。
  • 树皮和种仁入药,种子可榨油。
  • 产叙利亚、伊拉克、伊朗、苏联西南部和南欧;中国新疆有栽培。
  • (概述图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