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

词典解释


郡名。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因在陇山之西得名。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西汉辖今甘肃东乡以东洮河中游、武山以西渭河上游、礼县以北西汉水上游及天水市东部地区。东汉后屡有增、缩。三国魏移治襄武(今甘肃陇西南)。北魏时辖今陇西一带。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改渭州为陇西郡。
县名。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陇海铁路经过境内。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汉置襄武县,三国魏为陇西郡治。唐为渭州治。宋改置陇西县。以在陇山之西得名。农、牧业发达,产小麦、玉米、马铃薯、大麻,并产当归、生地、党参等药材。工业有农机、地毯、建材、造纸、粮油加工等。古迹有威远楼。

词典名字:

陇西

词典发音:

lǒng xī

国语辞典
1.古代郡名。 2.甘肃省的别称。参见"陇右"。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代郡名。 《汉书·地理志下》:“陇西郡。

秦 置。”
颜师古 注:“此郡在 陇 之西,故曰 陇西。”
南朝 梁简文帝 《陇西行》之二:“陇西 四战地,羽檄岁时闻。”
韩愈 《送杨支使序》:“与之游者二人:陇西 李博,清河 崔羣。”

⒉  甘肃省 的别称。参见“陇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