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

词典解释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抗战的中心根据地。原为陕甘苏区。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陕甘苏区得到巩固与发展。1937年5月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于9月6日成立边区政府,林伯渠任主席,张国焘任副主席。包括陕西、甘肃、宁夏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首府延安,下辖延安、绥德、关中、三边四个分区(1941年又增设陇东分区),共二十三个县,人口约一百五十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及其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总后方,是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各族人民革命斗争的政治指导中心。1946年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党中央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并粉碎了国民党胡宗南军队对边区发动的重点进攻,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949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由延安迁至西安。1950年1月19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

词典名字:

陕甘宁边区

词典发音:

shǎn gān níng biān qū

国语辞典
原为陕甘苏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共合作协议,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边区政府,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总后方、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政治指导中心。1946年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等率党中央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边区发动的重点进攻,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陕甘宁边区

  • 陕甘宁边区是1937年至1949年之间,在中华民国内的一个行政区域,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宁夏的部分区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抗战时期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直辖行政区,解放战争开始后被蒋介石政府宣布为非法叛乱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