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服

词典解释: chú fú 1.谓祥祭之服。古代丧祭﹐父母死后周年的祭礼﹐称小祥﹔两周年后的祭礼﹐称大祥。 2.脱去丧服。谓不再守孝。国语辞典注音 ㄔㄨˊ ㄈㄨˊ  拼音 chú fú守孝期滿,脫去喪服。▶ 《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聶政傳》:「久之,聶政母死。既已葬,。」▶ 《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夫死未幾,不忍便相從;可待至晦日,設祭,然後成親未遲。」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6347页 第11卷 988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94页

词典名字:

除服

词典发音:

chú fú

国语辞典
1.谓祥祭之服。古代丧祭﹐父母死后周年的祭礼﹐称小祥﹔两周年后的祭礼﹐称大祥。 2.脱去丧服。谓不再守孝。
基本解释

除服[ chú fú ]

⒈  守孝期满,脱去丧服。

《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
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夫死未几,不忍便相从;可待至晦日设祭除服,然后成亲未迟。」

引证解释

⒈  谓祥祭之服。古代丧祭,父母死后周年的祭礼,称小祥;两周年后的祭礼,称大祥

礼记·杂记下》:“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
郑玄 注:“除服,谓祥祭之服也。”
孔颖达 疏:“服其除服者,谓母死既葬,后值父应大祥,除服以应祥事,故云服其除服也。”

⒉  脱去丧服。谓不再守孝。

《史记·刺客列传》:“久之, 聂政 母死,既已葬,除服。”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葬毕,皆除服。”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三:“经王大臣等屡疏,乞既葬除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除服

  • 古代丧祭,父母死后周年的祭礼,称小祥;两周年后的祭礼,称大祥。《礼记·杂记下》:“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 郑玄 注:“除服,谓祥祭之服也。” 孔颖达 疏:“服其除服者,谓母死既葬,后值父应大祥,除服以应祥事,故云服其除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