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丘

词典解释: táo qiū 1.两重的山丘。 2.古地名。在今山东定陶西北。 3.复姓。春秋齐有大夫德﹔汉有侍御仁。见《通志.氏族三》。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6400页 第11卷 1041

词典名字:

陶丘

词典发音:

táo qiū

国语辞典
1.两重的山丘。 2.古地名。在今山东定陶西北。 3.复姓。春秋齐有大夫陶丘德﹔汉有侍御陶丘仁。见《通志.氏族三》。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两重的山丘。

《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
邢昺 疏:“丘形上有两丘相重累者,名陶丘。”
郝懿行 义疏:“陶从匋,匋是瓦器,丘形重累似之。”

⒉  古地名。在今 山东 定陶 西北。

《书·禹贡》:“导 沇水,东流为 济,入于 河,溢为 滎,东出于 陶丘 北。”
孔颖达 疏引 郭璞 曰:“今 济阴 定陶城 中有 陶丘。”
后汉书·明帝纪》:“陶丘 之北,渐就壤坟,故荐嘉玉絜牲,以礼 河 神。”
李贤 注引 孙炎 曰:“形如累两盂也。”

⒊  复姓。 春秋 齐 有大夫 陶丘德 ; 汉 有侍御 陶丘仁。见《通志·氏族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陶丘

  • 陶丘,古称陶,陶邑,在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渔猎耕种,繁衍生息。自春秋至西汉800多年间,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中心和全国性经济都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
  • 陶丘,古地名,一名釜丘(也称陶丘,均位于菏泽市定陶区但并非一地),位于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西南。《竹书纪年》:“尧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十年帝游居于陶”。《说文》;“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之。”《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寰宇记》:“河滨在定陶县西南十里,即陶丘”。河滨寺原寺门横额书“虞舜陶处”,该寺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尧治陶丘,舜曾在这里做过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