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俑

词典解释: táo yǒng 1.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国语辞典注音 ㄊㄠˊ ㄩㄥˇ  拼音 táo yǒng一種以陶土捏塑成形的陪葬物。興起於戰國晚期,有人物、動物等造型。近年來出土的秦代兵馬俑,即是的一種。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6402页 第11卷 1043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70页

词典名字:

陶俑

词典发音:

táo yǒng

国语辞典
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
基本解释

陶俑[ táo yǒng ]

⒈  一种以陶土捏塑成形的陪葬物。兴起于战国晚期,有人物、动物等造型。近年来出土的秦代兵马俑,即是陶俑的一种。

英语a pottery figurine buried with the dead

法语figurine en terre cuite (incinérée lors de cérémonies funéraires)​

引证解释

⒈  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向着二十一世纪》:“我也还是可以漫游在热带亚热带沟谷雨林之下,徜徉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之间,或沉思于古动植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的化石与陶俑之前。”
《青年作家》1982年第7期:“难道你要我找一个 唐 代的陶俑做对象?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陶俑

  • 陶俑在古代雕塑艺术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的一种。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将泥捏的人体、动物等一起放入炉中与陶器一起烧制。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殉人制度的衰落,陶俑替代了殉人陪葬,秦始皇陵出土的八千多个兵马俑气势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 山东陶乐舞杂技俑、四川陶说唱俑、河南技乐俑等等形象真实,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