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体

词典解释

书体的一种。 即隶书。

词典名字:

隶体

词典发音:

lì tǐ

国语辞典
书体的一种。即隶书。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书体的一种。即隶书。参见“隶书”。

《魏书·术艺传·江式》:“皇魏 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
明 张鼎思 《<路史·前纪后纪>序》:“是书字多隶体,而传写既久,舛譌亦甚。”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隶体

  • 隶体又称“隶书体”,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