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石

词典解释: xiá shí 1.赤色的岩石。 2.矿物名。含有铝和钠的硅酸盐。无色或白色﹐有时也呈灰色﹑绿色或红色。有玻璃光泽﹐断口呈脂肪光泽。可用来炼铝﹐制造玻璃和陶器等。国语辞典注音 ㄒㄧㄚˊ ㄕˊ  拼音 xiá shí含鈉和鉀的鋁矽酸鹽。是最常見的似長石礦物,屬六方晶系,呈針狀、柱狀或板狀。有玻璃及脂肪光澤,多產於含鈉較多而含矽較少的火成岩中。在玻璃及陶瓷製造中,有時會被用作長石的代用品。多產於維蘇威山、德國、挪威及加拿大等地。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6078页 第11卷 719

词典名字:

霞石

词典发音:

xiá shí

国语辞典
1.赤色的岩石。 2.矿物名。含有铝和钠的硅酸盐。无色或白色﹐有时也呈灰色﹑绿色或红色。有玻璃光泽﹐断口呈脂肪光泽。可用来炼铝﹐制造玻璃和陶器等。
基本解释

霞石[ xiá shí ]

⒈  含钠和钾的铝矽酸盐。是最常见的似长石矿物,属六方晶系,呈针状、柱状或板状。有玻璃及脂肪光泽,多产于含钠较多而含矽较少的火成岩中。在玻璃及陶瓷制造中,有时会被用作长石的代用品。多产于维苏威山、德国、挪威及加拿大等地。

引证解释

⒈  赤色的岩石。

南朝鲍照 《登庐山望石门》诗:“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峯起。”
钱振伦 注:“张载 赋:‘霞石驳落。’”
杜甫 《次空灵岸》诗:“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

⒉  矿物名。含有铝和钠的硅酸盐。无色或白色,有时也呈灰色、绿色或红色。有玻璃光泽,断口呈脂肪光泽。可用来炼铝,制造玻璃和陶器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霞石

  • 霞石是一种含有铝和钠的硅酸盐。无色或白色,有时也呈灰色、绿色或红色。有玻璃光泽,断口呈脂肪光泽。可用来炼铝,制造玻璃和陶器等。化学组成为KNa3【AISiO4】4、晶体属六方晶系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是最主要的似长石矿物。主要产于与正长岩有关的碱性侵入岩、火山岩及伟晶岩中。主要用于玻璃和陶瓷工业,也可作为提炼铝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