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糊

词典解释: miàn hù 1.亦作""。 2.用面粉加水调成的糊状物。 3.指性格粘糊的人。国语辞典注音 ㄇㄧㄢˋ ㄏㄨˊ  拼音 miàn hú用麵粉和水調成糊狀,可製食品。

词典名字:

面糊

词典发音:

miàn hù

国语辞典

面糊 miànhù

(1) [flour paste] 〈方〉∶加水调匀而成的面粉糊状物;糨糊

(2) [panada]∶将面包放在牛奶、肉汤或水里煮成的糊

面糊 miànhu

[soft and floury] 〈方〉∶食物纤维少而柔软

基本解释

面糊[ miàn hú ]

⒈  用面粉和水调成糊状,可制食品。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麵糊”。 用面粉加水调成的糊状物。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驴骡》:“汤洗疥,拭令乾,煮麵糊,热涂之,即愈也。”
引申为糊涂。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评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麵糊存抚使,眯目圣神皇。”

⒉  指性格黏糊的人。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他是个面糊,有什么厉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面糊

  • 面糊,汉语词汇,拼音为miàn hù,指用面粉加水调成的糊状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