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

词典解释: lú gǔ 1. 在成人由23 块扁骨构成的头骨。分为脑颅和面颅。国语辞典注音 ㄌㄨˊ ㄍㄨˇ  拼音 lú gǔ構成頭顱的骨頭。包括額骨、頂骨、顳骨、枕骨等,主要功用為保護腦部。一般稱為「頭骨」。

词典名字:

颅骨

词典发音:

lú gǔ

国语辞典

颅骨 lúgǔ

[cranial bones; skull] 在成人由23 块扁骨构成的头骨。分为脑颅和面颅

基本解释

颅骨[ lú gǔ ]

⒈  构成头颅骨头。包括额骨顶骨颞骨枕骨等,主要功用为保护脑部。一般称为「头骨」。

引证解释

⒈  头骨。

新唐书·武元衡传》:“復击其左股,徒御格鬭不胜,皆骇走,遂害 元衡,批颅骨持去。”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颅骨

  • 颅骨(skull)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除下颌骨及舌骨外,其余各骨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连结,起着保护和支持脑、感觉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
  • 人和脊椎动物头部的骨架。
  • 以眶上缘及外耳门上缘连线为分界线,将颅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不成对的额骨、蝶骨、枕骨和筛骨,共8块,围成颅腔,容纳脑。面颅为颅的前下部分,包含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及鼻甲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共15块,构成眶、鼻腔、口腔和面部的骨性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