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蒲

词典解释: xiāng pú 俗称“蒲草”。单子叶植物,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有横生根状茎。叶狭长。花小,像蜡烛。多长在河滩和池沼内。产于中国东北和华北等地。嫩芽叫“蒲菜”,可食用。根状茎能酿酒。叶子可以编蒲包、蒲席、扇子等。花粉入药,能消炎止血。国语辞典注音 ㄒㄧㄤ ㄆㄨˊ  拼音 xiāng pú植物名。科屬,多年生草本。葉細長而尖。夏季葉心抽出花莖,頂生雌雄花,呈肉穗花序,褐色,形如蠟燭。花單性,小花梗具長毛,成熟者隨風到處飛。嫩芽可食,葉可製蓆、扇等。或稱為「蒲草」、「甘蒲」。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7235页 第12卷 434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22页

词典名字:

香蒲

词典发音:

xiāng pú

国语辞典
  • 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蒲草。生长在水边或池沼内。叶狭长,夏季开花,雌雄花穗紧密排列在同一穗轴上,形如蜡烛,有绒毛,可做枕头心;叶片可编织席子、蒲包、扇子。花粉称蒲黄,用为止血药。
  • 基本解释

    香蒲[ xiāng pú ]

    ⒈  植物名。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草本。叶细长而尖。夏季叶心抽出花茎,顶生雌雄花,呈肉穗花序,褐色,形如蜡烛。花单性,小花梗具长毛,成熟者随风到处飞。嫩芽可食,叶可制席、扇等。

    英语Typha orientalis, broadleaf cumbungi, bulrush, cattail

    德语Binse (S)​, Schilfrohr (S)​

    引证解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蒲草。生长在水边或池沼内。叶狭长,夏季开花,雌雄花穗紧密排列在同一穗轴上,形如蜡烛,有绒毛,可做枕头心;叶片可编织席子蒲包、扇子。花粉称蒲黄,用为止血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龙舟飞竞。”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香蒲 (香蒲科香蒲属植物)

  • 香蒲(学名:Typha orientalis Presl)香蒲科香蒲属的一个种,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根状茎乳白色,地上茎粗壮,向上渐细,叶片条形,叶鞘抱茎,雌雄花序紧密连接,果皮具长形褐色斑点。种子褐色,微弯。花果期5-8月。
  • 香蒲生于湖泊、池塘、沟渠、沼泽及河流缓流带。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云南、台湾等省区均有栽培。菲律宾、日本、原苏联及大洋洲等地均有分布。
  • 香蒲经济价值较高,花粉即蒲黄入药;叶片用于编织、造纸等;幼叶基部和根状茎先端可作蔬食;雌花序可作枕芯和坐垫的填充物,是重要的水生经济植物之一。另外,该种叶片挺拔,花序粗壮,常用于花卉观赏。
  • (概述图参考:中国植物图像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