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袋

词典解释: xiāng dài 1.盛香料的小袋子。古时人们常佩带在身上,用以辟秽恶之气,也作装饰品。国语辞典注音 ㄒㄧㄤ ㄉㄞˋ  拼音 xiāng dài盛香料的袋子,用以薰衣驅避惡氣。較精緻的,可作為婦女的裝飾品。▶ 《洛陽伽藍記.卷五.凝圓寺》:「惠生初發京師之日,皇太后敕付五色百尺幡千口、錦五百枚、王公卿士幡二千口。」▶ 《紅樓夢.第七四回》:「鳳姐忙拾起一看,見是十錦春意,也嚇了一跳。」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7233页 第12卷 432

词典名字:

香袋

词典发音:

xiāng dài

国语辞典
盛香料的小袋子。古时人们常佩带在身上,用以辟秽恶之气,也作装饰品。
基本解释

香袋[ xiāng dài ]

⒈  盛香料的袋子,用以薰衣驱避恶气。较精致的,可作为妇女的装饰品。

《洛阳伽蓝记·卷五·凝圆寺》:「惠生初发京师之日,皇太后敕付五色百尺幡千口、锦香袋五百枚、王公卿士幡二千口。」
《红楼梦·第七四回》:「凤姐忙拾起一看,见是十锦春意香袋,也吓了一跳。」

引证解释

⒈  盛香料的小袋子。古时人们常佩带在身上,用以辟秽恶之气,也作装饰品。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惠生 初发京师之日,皇太后勑付五色百尺幡千口,锦香袋五百枚。”
《红楼梦》第十七回:“﹝ 黛玉 ﹞将前日 宝玉 嘱咐他没做完的香袋儿,拿起剪子来就铰。”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香袋

  • 香袋又称荷包,香囊、香桶等。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一般专用来盛香料作饰物。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在端午节有佩戴香袋的习俗,香袋与琼瑶、玉环、香帕等,为古代人重要的佩饰之一。用以辟秽恶之气,也作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