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
词典解释: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生于波希米亚。1876年入维也纳音乐学院从布鲁克纳学作曲,期间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哲学。1880年先后在欧美各国从事乐队指挥。1907年任维也纳皇家歌剧院乐长、指挥,后任院长。作品以交响曲为主,共十部(第一《巨神》,第二《复活》,第三《一个夏日早晨的梦》,第八《千人交响曲》,第十仅完成一个乐章),以形式宏大、配器精致、气势磅礴、乐思繁复、富于哲理为特色,且善用对位手法。其他作品尚有交响性套曲《大地之歌》,声乐套曲《男童魔号》、《丧儿挽歌》等。
路易·马勒(Louis Malle, 1932—1995)。法国电影导演。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法国高等电影学院。早年曾参加纪录片《静静的世界》的水下拍摄。执导影片有《通向绞刑架的电梯》、《情人们》、《扎齐在地铁中》、《鬼火》、《玛丽亚万岁》、《拉孔布·吕西安》等。1978年移居美国,拍摄影片《大西洋城》。1987年回法国,拍摄影片《再见,孩子》等。一生不断探索不同的电影结构和表现手法,作品在叙事和造型上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国语辞典
◎ 马笼头,马勒 mǎlóngtóu,mǎlè
[bridle] 辔,用以御马和约束马的马首挽具,包括络头、嚼子(口衔)、缰绳,还有其他附属物
引证解释
⒈ 带嚼口的马笼头。
引《太平御览》卷三五八引 北魏 刘芳 《毛诗笺音义证》:“轡是御者所执者也,不得以轡为勒;且旧语云马勒,不云轡,以勒为轡者,盖是北人避 石勒 名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魏武帝 以玛瑙为马勒,硨磲为酒椀。”
沉凯 《古玛河春晓》第三章:“﹝ 杨忠民 ﹞给自己的枣骝马解下马勒,戴上料兜子。”
亦称“马勒口”。 瞿秋白 《<乱弹>代序》:“所以乱弹已经不乱,白话也应当不白, 欧 化应当等于贵族化。一切都要套上马勒口,不准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