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藻

词典解释: mǎ yǐ zǎo1.褐藻的一属。藻体分固着器﹑茎﹑叶和气囊四部分。茎略呈三棱形,叶子多为披针形。生近海中,可做饲料,又可用来制褐藻胶和绿肥。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海藻》。国语辞典注音 ㄇㄚˇ ㄨㄟˇ ㄗㄠˇ  拼音 mǎ wěi zǎo植物名。馬尾藻科馬尾藻屬。生於海岸,高六、七寸,葉如箭簇,葉腋有氣泡如果實,可作肥料。

词典名字:

马尾藻

词典发音:

mǎ yǐ zǎo

国语辞典
褐藻的一属。藻体分固着器﹑茎﹑叶和气囊四部分。茎略呈三棱形,叶子多为披针形。生近海中,可做饲料,又可用来制褐藻胶和绿肥。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海藻》。
基本解释

马尾藻[ mǎ wěi zǎo ]

⒈  植物名。马尾藻科马尾藻属。生于海岸,高六、七寸,叶如箭簇,叶腋气泡如果实,可作肥料

引证解释

⒈  褐藻的一属。藻体分固着器、茎、叶和气囊四部分。茎略呈三棱形,叶子多为披针形。生近海中,可做饲料,又可用来制褐藻胶和绿肥。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海藻》。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马尾藻

  • 马尾藻,属马尾藻科;我国常见的有海蒿子、海黍子、鼠尾藻、匍枝马尾藻等。本属的种类是提取褐藻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羊栖菜可药用和食用。
  • 马尾藻(Scagassum),圆子纲,马尾藻科。藻体多年生,分固着器、主干、藻叶和气囊四部分。固着器盘状、圆锥状或假根状。主干圆柱状、扁圆或扁压,长短不一,向四周辐射分支,分枝扁平或圆柱形。藻体扁平,多具毛窝。单生气囊,气囊自叶腋生出,呈圆形、倒卵形。雌雄同托或不同托、同株或异株。中国沿海均有分布,生长于中、低潮间带岩石上。可提取褐藻胶、甘露醇,幼藻可食用和作饲料。常见种类有半叶马尾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