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

词典解释

西汉前期墓葬。位于湖南长沙市东郊马王堆。1972—1974年先后两次发掘了三座墓。根据二号墓出土的“轪侯之印”、“长沙丞相”和“利苍”三颗印章,及一、三号墓都有很多缄封随葬物的“轪侯家丞”封泥,判定其为轪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地。三墓以一号墓规模最大,椁室用整块厚木板构成,中央放置装饰华丽的四层套棺,周围的边箱随葬各种物品。椁室外面,填塞以大量木炭和白膏泥。由于深埋、密封所造成的恒温、恒湿、缺氧和无菌条件,此墓保存得异常完好。出土女尸保存程度之佳,在有关历史资料中是罕见的。三号墓的形制与一号墓相同,但规模较小,套棺三层。保存情况也较差,男尸仅存枯骨。三号墓出土了许多帛书,有《易经》《老子》和天文、相马、医学等书,计二十余种十二万多字,还有三幅地图。两墓所出彩绘帛画、丝织品、乐器、漆器,以及详细记载随葬物品名称和数量的“遣册”竹简,也都是重要发现。规模较小的二号墓,由于密封不严等原因,保存很差,随葬器物已残存不多。三座墓的年代均属公元前2世纪后半叶。二号墓主为利苍,死于公元前186年,三号墓葬于公元前168年,一号墓则晚于三号墓。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的历史,考查当时手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艺术和社会礼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词典名字:

马王堆汉墓

词典发音:

mǎ wáng duī hàn mù

国语辞典
  • 西汉前期墓葬,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马王堆。1972-1974年先后两次发掘了三座墓,为轪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地。三墓以一号墓规模最大,且保存完好。出土女尸保存之佳,非常罕见。三号墓形制同一号墓,但规模较小,保存情况较差,男尸仅存枯骨,此墓出土了《易经》、《老子》和天文、相马、医学等帛书,计二十余种十二万多字,还有三幅地图。两墓所出彩绘帛画、丝织品、乐器、漆器等,均是重要发现。规模较小的二号墓,保存很差,随葬器物残存不多。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西汉 前期墓葬,位于今 湖南省 长沙市 东郊 马王堆。1972-1974年先后两次发掘了三座墓,为 軑侯利苍 及其家属的墓地。三墓以一号墓规模最大,且保存完好。出土女尸保存之佳,非常罕见。三号墓形制同一号墓,但规模较小,保存情况较差,男尸仅存枯骨,此墓出土了《易经》、《老子》和天文、相马、医学等帛书,计二十馀种十二万多字,还有三幅地图。两墓所出彩绘帛画、丝织品、乐器、漆器等,均是重要发现。规模较小的二号墓,保存很差,随葬器物残存不多。 马王堆 汉 墓的发掘,为研究 西汉 初期的历史,考查当时手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艺术和社会礼俗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马王堆汉墓 (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

  •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王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
  • 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此外,还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尸1具,以及方剂书籍帛书《五十二病方》。
  •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将马王堆汉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2016年6月,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