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词典解释: gǔ zhé由于外伤或骨组织的病变,骨头折断、变成碎块或发生裂纹。国语辞典注音 ㄍㄨˇ ㄓㄜˊ  拼音 gǔ zhé骨骼因外傷或本身的病變,發生斷裂、破碎或有裂紋的現象。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7198页 第12卷 397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467页

词典名字:

骨折

词典发音:

gǔ zhé

国语辞典

骨折 gǔzhé

[fracture] 又名折疡。骨因外力而出现裂缝或断裂

基本解释

骨折[ gǔ zhé ]

⒈  骨骼外伤或本身的病变,发生断裂、破碎或有裂纹的现象。

英语to suffer a fracture, (of a bone)​ to break, fracture

德语Knochenbruch (S)​

法语fracture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或宴飨时将牛羊等牲体分解为二十一部分之后,再行断折。参见“殽2烝”、“觳2折”。

周礼·夏官·小子》“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 清 孙诒让 正义:“脀解之法盖有五……五曰骨折,谓於二十一体之中,更折之为多骨。”

⒉  骨头断裂。

杜甫 《戏赠友》诗之二:“马惊折左臂,骨折面如墨。”
《新民晚报》1991.10.28:“满面流血,鼻骨骨折。”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骨折 科普中国

  •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