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拨子

词典解释

简称“拨子”。戏曲腔调。明末清初西秦腔等乱弹声腔流入安徽,结合当地民间曲调演变而成。音调激越高亢,原用弹拨乐器*火不思伴奏,后改用胡琴。有导板、原板、散板等板式。为徽剧主要腔调之一。可与吹腔合用,习称“吹拨”。京剧、婺剧、瓯剧、赣剧等剧种有些剧目也唱高拨子。

词典名字:

高拨子

词典发音:

gāo bō zǐ

国语辞典
徽剧主要腔调之一。京剧、婺剧等剧种也用高拨子。简称拨子。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徽剧主要腔调之一。京剧、婺剧剧种也用高拨子。简称拨子。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高拨子

  • 高拨子是曲腔调,源自于徽调中的拨子腔,于明末清初时,南来的西秦腔和当时安徽流行的昆弋腔等腔调融合演变而成。主要继承了梆子腔高亢激越的特点,但旋律情调则显得高亢中带有悲愤,激越中带有苍凉,和梆子腔有所不同,显然受了徽调中其它南方腔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