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禖

词典解释

古代帝王为求子所祀的禖神。《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郑玄注:“高辛氏之世,玄鸟遗卵,娀简吞之而生契,后王以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变媒言禖者,神之也。”王引之以为高是郊之借字。详《经义述闻·礼记上》。参见“郊禖”。

词典名字:

高禖

词典发音:

gāo méi

国语辞典
指媒神。高,通"郊"。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指媒神。高,通“郊”。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上》:“高者,郊之借字,古声高与郊同,故借高为郊……盖古本月令》本作郊禖也。”
陈子昂 《为丰国夫人庆皇太子诞表》:“涂 山之庆,既裕於 夏 臺;高禖之祠,未陪於 殷 荐。”
宋 司马光 《龙图阁直学士李公墓志铭》:“仁宗 春秋寖高,未有继嗣,公因侍祠高禖。”
清 王锡 《长平庄歌》:“燕至高禖祀屡从,茧成副褘分亲见。”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高禖

  •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女娲便是母系氏族时期的高禖神。事实上,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制下的高禖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先女阴后男根崇拜。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汉代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旧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并且传说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