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

词典解释: (580-643) : 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钜鹿(今河北巨鹿西北)人,后移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隋末参加瓦岗军,后又被窦建德重用。入唐后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太宗即位后,被破格提拔为谏议大夫,参预朝廷大事。先后上谏二百多次,屡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居安思危”。国语辞典注音 ㄨㄟˋ ㄓㄥ  拼音 wèi zhēng人名。(西元580~643)字玄成,唐曲城(今山東省掖縣)人。太宗時拜諫議大夫、檢校侍中,諫諍剴切,累官至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後總修周、隋等史,多所損益,時稱良史。以疾卒於官,諡文貞。

词典名字:

魏徵

词典发音:

wèi zhēng

国语辞典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魏徵

  • 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