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词典解释: yā piàn zhàn zhēng 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18世纪末,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毒害中国人民,引起清政府财政困难。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次年6月,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战场主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以三元里人民为代表的沿海沿江人民,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对内排斥抵抗派,破坏和镇压人民的抗英斗争;对外妥协求和,使战争遭到失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语辞典注音 ㄧㄚ ㄆㄧㄢˋ ㄓㄢˋ ㄓㄥ  拼音 yā piàn zhàn zhēng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因英人販運鴉片於我國而起的戰爭。初派林則徐赴廣東嚴辦,英遂大舉來侵,攻陷沿海各地,清廷恐,乃派耆英、伊里布至江寧與英議和,訂南京條約。

词典名字:

鸦片战争

词典发音:

yā piàn zhàn zhēng

国语辞典

鸦片战争 Yāpiàn Zhànzhēng

[the Opium War of 1840-42] 1840—1842年英国为保护鸦片贸易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18世纪末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吸鸦片成瘾,毒害极大。1838年底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英、美鸦片商交出的鸦片237.6万斤。10月,英国政府以保护通商为名,出兵兴战。1842年6月英舰进入长江口,攻陷吴淞口。8月清政府派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