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蹄

词典解释: lù tí 1.鹿腿。 2.草名。 3.山名。在今河南省宜阳县东南,一名非山。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8088页 第12卷 1287

词典名字:

鹿蹄

词典发音:

lù tí

国语辞典
1.鹿腿。 2.草名。 3.山名。在今河南省宜阳县东南,一名非山。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鹿腿。

《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见一大汉,浓眉环眼,方面长身,背负鹿蹄二隻。”

⒉  草名。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鹿蹄草》:“鹿蹄象叶形。能合金疮,故名试剑草。又山慈姑亦名鹿蹄,与此不同。”

⒊  山名。在今 河南省 宜阳县 东南,一名 非山。《山海经·中山经》:“釐山 之首,曰 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

甘水 出焉,而北流注于 洛。”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三·宜阳县》:“鹿蹄山,县东南五十里,一名 纵山,或谓之 非山,唐 龙翔 元年畋于 非山 是也, 甘水 出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鹿蹄

  • 鹿蹄(lù tí、 ㄌㄨˋ ㄊㄧˊ)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即鹿腿,出自《东周列国志》。